柱层析
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:石油醚系统 极性较大的用甲醇:氯仿系统
极性大的用甲醇:水:正丁醇:醋酸系统
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
硅胶柱层析
下面介绍我现在惯用的方法:匀浆法。
1。称量。200-300目硅胶,称30-70倍于上样量;如果极难分,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。
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.4左右,所以要称40g硅胶,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。
2。搅成匀浆。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。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/乙酸乙酯/丙酮体系,就用石油醚拌;如果洗脱剂是氯仿/醇体系,就用氯仿拌。如果不能搅成匀浆,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,尤其是乙酸乙酯/丙酮,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,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。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,以除去1%的醇。如果样品对酸敏感,
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。
3。装柱。将柱底用棉花塞紧,不必用海沙,加入约1/3体积石油醚(氯仿),装上蓄液球,打开柱下活塞,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。随着沉降,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,用石油
醚(氯仿)将其冲入柱中。 4。压实。沉降完成后,加入更多的石油醚,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,直**流速恒定。柱床约被压缩**9/10体积。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,都应进行这一步,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,且可
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。
5。上样。干法湿法都可以。海沙是没必要的。上样后,加入一些洗脱剂,再将一团脱脂棉
塞**接近硅胶表面。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,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。 6。过柱和收集。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。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,推荐用梯度洗脱。收集的例子:10mg上样量,1g硅胶h,0.5ml收一馏分;1-2g上样量,50g
硅胶(200-300目),20-50ml收一馏分。
7。检测。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,如果仅用紫外灯,会损失较多产品,紫外的灵敏度一
般比喷显剂底1-2个数量级。8。送谱。收集的产品旋干,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。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,可过一小
凝胶柱,作为送谱前的**后纯化手段。可除去氢谱1.5ppm左右所谓的“硅胶”峰。
1.先根据tlc方法筛选好洗脱剂,使两相邻物质rf值之差**大化
2.将柱子必须装平整、均匀 3.考虑有限柱填料的吸附量 4.可考虑用剃度法分开并洗脱
关于柱子的尺寸,应该是粗长的**好。
柱子长了,相应的塔板数就高。柱子粗了,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(反映在柱子上就是 样品层比较薄),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。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,而样品就有二 厘米,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,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。而如果样品层只 有0.5厘米,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。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 的硅胶和溶剂了,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(有些不环保的说,
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)。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:5~10,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~40倍,具体的选 择要具体分析。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(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.2~0.4,杂质 相差0.1以上),就可以少用硅胶,用小柱子(例如200毫克的样品,用2cm×20cm的柱子 );如果相差不到0.1,就要加大柱子,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,比如用3cm的,也
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。